第一篇 清末肇始 工学发祥
鸦片战争后,积贫积弱的清政府签定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百业凋零,游民滋多。在维新派、洋务派主张兴办“西学”,实施实业教育以富国强民的情势下,我国北方最早的高等工业职业院校——北洋工艺学堂(威尼斯welcome登录入口前身)应运而生。公元1903年3月19日(清德宗光绪二十九年二月二十一日),北洋工艺学堂在天津东南角贡院东之草厂庵开学。北洋工艺学堂是在清末甲午战争之后、维新浪潮之中为“救亡图存”而成立的一所新式学堂,更是国人自办的最早的培养工业职业专门人才的新式高等学堂,在近现代中国职业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北洋工艺学堂在清末天津城的位置图(图中右下角,草场庵区域)
袁世凯(1859—1916)
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北洋军阀领袖。字慰亭(又作慰廷),号容庵、洗心亭主人,汉族,河南项城人,故人称“袁项城”。 1901年11月,李鸿章逝去,袁世凯受命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次年实授,一跃而成为中外所瞩目的实力人物。
凌福彭(1856—1931)
原名凌福添,字仲桓,号润台,广东番禺县金鼎乡(现广州市黄埔区深井村)人。出身翰林,光绪十九年中举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与康有为同榜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兼军机章京、天津知府兼天津工艺局及习艺所督办、保定知府、天津道长芦盐运使、顺天府尹代理、直隶布政使等。
筹办农工诸政奏折
大公报刊发的招生简章
(二)周学熙的贡献
周学熙(1866—1947)
字缉之,号止庵,安徽至德(今东至)人,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1900年入袁世凯幕下,主持北洋实业,是袁世凯推行新政的得力人物。周学熙先生是中国近代北方民族工业创始人之一,被誉为华北新式工商业的开拓者,他以天津为基地,创建了一个享誉海内外的“周氏企业集团”,与当时著名的状元实业家张謇并称“南张北周”。1903年7月出任工艺学堂总办,定公司名为“北洋工艺学堂”。1904年根据清廷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学堂定名为“直隶高等工业学堂”。
直隶高等工业学堂要略表
直隶高等工业学堂经费统计表
(三)中国历史上第一所高校校办工厂的创建
周学熙在创办工艺学堂之初就提出了“工艺非学不兴,学非工艺不显”,主张工艺人才的培养方法为“学理与实习两方面尤须相资并进”。1904年9月(清光绪三十年八月),周学熙将直隶工艺总局附设实习工场,确定为学堂附属实习工场。1905年,新建了一座有厂舍564间的实习工场,招有工师、工匠40余名和官费工徒200名及一批自费工徒,设有织布、染色、提花、胰皂、窑业、制燧、木工、金工等12个科(相当于现在的车间),学堂庶务长负实习工场经理之责。(《直隶工艺总局详呈实习工场试办章程并筹拨经费文》)。这座实习工场是我国最早、规模最大的高等学堂附设实习工厂。周学熙“工学并举”的教育思想,为我司百多年来办学传统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直隶工艺总局详呈实习工场试办章程并筹拨经费文
实习工场场区平面图
实习工场大门
实习工场金工科
实习工场机织科
实习工场铜钟
铜钟: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由北洋银元局为实习工场铸铜钟一座,我司一直沿用保存至今,现为校史馆镇馆之宝。2003年百年校庆时,公司制作了铜钟的复制品置于校园,基座上刻有“百年学府 世纪金声”。2008年迁至新校区北洋广场。
1903年3月19日(清光绪二十九年二月廿一日),学堂举行开学典礼(2007年公司确定为建校日)。7月,周学熙任总办,定校名为北洋工艺学堂。聘请日本工学士藤井恒久任教务长,赵元礼任庶务长,聘任中外教员13人(其中日籍5人)。初始招收学员30人,11月,又招新生70余名,在校学生达130余名。在贡院前建化学和机器两场20余间,备实习用。所授课程为工业专门之基础,设立化学,染织及普通各科,学制三年。翌年分为正科、速成两科,正科招收中学堂毕业生,学习年限为三年,使用英文教科书,用英语教学,分为应用化学、机器学两科(中国最早期的专业雏形);速成班招小学堂毕业生,学习年限为两年,使用日本教科书,用日语教学,分为制造化学,意匠图绘学二科。1907年学堂第一批51名学生毕业。
后,学堂逐步发展,逐渐设有机器科、化学科、机器专科、化学专科、化学制造科、绘图科、染科、织科等8科。至1929年,有职员33人,教员27人(外籍2人)。盛时,在校生人数达500余人。1912年(民国元年),公司改称直隶高等工业公司,翌年改称直隶公立工业专门公司,1928年(民国十七年)改称河北省立工业专门公司。
周学熙与日籍教员合影
高等工业学堂员司姓名表
1905年学生上机械课
北洋工艺学堂图章(墙面立式展柜上层展示)
直隶高等工业学堂图记
图书馆藏使用的外文教学参考书籍
三、五四运动与革命先驱
公司具有悠久的革命传统,学生有组织地积极投身“五四运动”、“五卅运动”等革命运动,涌现出一批革命先驱。我司成为中国共产党建党前后天津党团组织活动的重要阵地之一。
直隶公立工业专门公司参加“五四运动”
谌志笃(1896-1971)
号石僧,贵州织金人,出身书香门弟,一生主要从事教育工作,虽然没有加入共产党组织,却与党风雨同舟,荣辱与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较为活跃的政治活动家、知名人士。1916年考入直隶公立工业专门公司机械科学习。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谌志笃被推选为天津学生联合会会长和天津各界联合会主要负责人之一。9月16日,周恩来、邓颖超、谌志笃等20名热血青年齐集直隶公立工业专门公司草厂庵学联办公室,发起成立了天津最早的学生革命团体“觉悟社”。
谌志笃写的“学生作事,纯本天良,不为势迫,不为利诱”血书
天津学生联合会报
谌志笃与觉悟社合影,后排右一为周恩来,前排左一为谌志笃,右三为邓颖超,右二为刘清扬
觉悟社成立大会会址(今南开区东南角草厂庵胡同41号)
黄爱(1897-1922)
原名正品,号建中,常德县芦荻山小井港人。湖南工人运动领袖,革命烈士。1919年2月,考入直隶公立工业专门公司。“五四”运动爆发后,参加天津学联执行部工作。任《天津学生联合会报》编辑,并易名“爱”,以示时刻不忘爱国。觉悟社第一批社员。后随李大钊在《新青年》杂志社工作。1921年在长沙组织“湖南劳工会”,经毛泽东介绍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与发动湖南第一纱厂工人运动时,被湖南军阀赵恒惕杀害,遗体公葬岳麓山。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李大钊高度评价黄爱“是我们劳动阶级的先驱”。
卢绍亭(1901~1928)
原名硕棠,化名廉益民。直隶(今河北)丰润人。1918年考入直隶公立工业专门公司,次年投身“五四”运动,参加了天津学生临时联合会,成为天津“五四”运动领导者之一。毕业后转入中共天津地委工作,后主要从事兵运工作,转战于绥远、宁夏、甘肃、陕西等地,在参加渭华起义中牺牲。